close

走到今天,還以為香港人死去活來失掉知覺,居然為了個細路爆發海嘯般的江湖舌戰。那麼,到底香港地有多少人識姜濤?這正是眾人爭論之開場白。如果廣義地講,這應該是年齡層問題,食鹽多過你食米的鬥爭,再次認證搞鬥爭,從來無法估算也對敵不過狂迷的力量,如果真有狂迷。聽說有廟可拜便尾隨排隊,是祈禱會還是魔界行誰管得着。口說撐本地音樂,連幾塊錢下載也從不付費,音樂人只剩下些廉價「讚好」。香港有門面的大型工場總得顧着打造洋娃娃,誰會理你是騷靈和電音。

若然通過「你唔識姜濤咩」來個世代溝通,各抒己見不失是件樂事,既然都在呢喃不休,香港主流樂壇久久沒有更替,冰點市場因為姜濤可以加溫,那麼議論一下又何妨。音樂這回事本來就是主觀,鹹魚白菜各有所愛,世界有各種流派花樣節奏,音樂矚覺更關乎人類腦細胞進化問題或者基因使然。

讓我失笑的反而是那群「扮識姜濤」的人,更甚是「一早話你得」的先知,硬拖張國榮落水,如果我是姜濤,當了個張國榮第二,根本不應高興,因為你就要做到獨一無二的價值。這令我想起有位巨星當年逼他正在癡迷hip hop的兒子聽鄧麗君一樣。畢竟時代變遷,你可以感懷每當變幻時流下老淚兩行。沒必要把自己的絕望漂白別人的夢想。

音樂先鋒者具有革命性變奏威力,一切關乎追求,純粹的潮流性,是大海和小氣泡的分別。得獎與否是命和運,一廂情願奢望一家商業機構講使命,只能說句有些歌迷的純情力度足可震碎獅子山。都已是怎樣的時代,整個地球的娛樂生態變遷良久,傳統傳媒仍樂此不疲披着那件破舊的阿拉丁外衣,以為點石成金,玩着比起老阿嫲紮腳布還要霉爛的遊戲,今天還有多少人陪你玩康樂棋?

小姜濤給名利場的獵人相中了,樹丫上的小鳥乘上時來風急趕啟程,路漫漫,其修遠。假如你真愛音樂,將來定要做個有意思的歌手,風雨飄搖的亂世,守得清心待明月。

撰文:陳海琪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姜濤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麻美 的頭像
    麻美

    笑看風雲變

    麻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