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食西北風跟吞穀種度日的演藝人士,剩下仍能喘息偷生的還有幾人?年終更沒有甚麼成績表可言,不過幾個電子傳媒仍會行禮如儀搞些根本沒人會理會的頒獎節目。尤其音樂小宇宙,池中無魚蝦自大,當隻有運的蝦仔也可能不錯,起碼對於某些人來說,結算時候拿個塑料製的精品擺設也是安慰,或者贏點禮貌掌聲和客氣鼓勵,在孤燈寒夜裏稍微聽見了丁點回音,雖然極其微弱,也算是失衡世界中的回贈。可誰才是真正實至名歸?
年終時刻,全球最大搜尋器公佈了2020趨勢,榜首二十大全是政治民生和經濟圈的人物事件和災難,名人行列是逝去的籃球巨星高比拜仁,最有趣發現是對「弗洛伊德」的搜尋佔據其中,此刻我無從得知他成了熱搜原因,我反而想起了他的說話:「毫無表情的情緒是永不消失,反之它們被活埋了,到了某天將會以更醜陋的面目浮現。」
疫症蔓延之時,人類生活急轉彎,從所謂正常變成不正常,可甚麼又叫正常是個重點命題,突然之間像失去嗅覺的警犬,進退失據。諾貝爾文學獎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萩在報章撰文,對於從來幾乎生活自主的她,社交距離並未有令她心靈受到傷害,她可以欣賞慷慨春夏的桑樹,藍天白雲和潔淨的空氣,簡單如做飯養花帶你的狗往外蹓躂,或者生活節奏被迫變慢了,然而在病毒到來之前,彷彿誰都在殺死時間,那麼,說到底甚麼才是異常?這是非常重要的思考,人類生態不由自主困籠在某些前設的生活軌道,求變的人極少,太多人承受不了突變甚至生起病來,潛藏了隱患。
當下本地樂壇治癒無期。新世代流落於互聯網,像是小眾吹捧的水貨,成就熱浪只靠運氣;舊世代卻仍活躍的族群,凝固成哭泣的雕像。香港音樂系統在亞洲發達得比別人都早,但急行幹線的列車卻快速老死得幾近回收廢鐵。遺棄了品質的流行樂只剩下了一場接一場裝飾門面的葬禮。
別憂慮,沒有理想的人從不傷心。
撰文:陳海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