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唱經典歌絕不是件容易事,古今中外時有聽見。既是家喻戶曉作品,想必人人琅琅上口,至於如何挑選經典換個時尚?這實在需要花點工夫。歌手個人音質是天生,但風格味道才是亮點,已經不提好些五音不全也有職業唱歌,或者好些投資人有自己如意算盤,賣相好也是商品財路,這本是香港娛樂圈常態,所以歌唱路能跑多遠,未必人人計較。
相反一些專業音樂品牌公司,最近連環發病,突然湧現了許多重唱歌曲,細問之下,原來關乎疫情慘況,為了人人有工開的宗旨,於是在資助協力之下多錄幾首歌好了。想了又想,這跟水平有甚麼關連?本來已選用自家公司出版歌曲,不需要付上高昂版權費,以歌曲成本來說省下不少。咦,居然也錄出這堆立時魂不附體的重唱歌曲,結果端來一席冷飯菜汁。歌手跟音樂之間產生不了感情,像隻誤闖別人家裏的小鹿兩頭亂撞。
「迷途夜雨靜吻路人」真要那麼AI風?擠着客氣笑臉來唱「紅着淚眼在記起」?瞪目結舌的編曲在老舊醇酒撒胡椒。歌手拿揑失準,那麼監製把關?送你豉油和麵是否就能做出豉油皇炒麵?廚藝大師Gordon Ramsay也花了不少時光只為學習製作腸粉粉皮,端上枱的就要水準。
這堆突然而至的改編歌,還附帶同款色系列MV套裝,看得不無令人傷感。不要老是怪責製作成本低不低,看不出內容設計和影像創作熱情,思想性當然欠奉,做得不夠好跟沒想過做好是兩碼子事。有位著名樂隊中人對我說,為這種出自專業派頭的業餘製作感到極其難堪。因為誰都知道遇上機會需要運氣,然後你用運氣殺死了機會。
一位歌手技術能力有多高不一定是好歌手,未有想過如何扣人心弦,一味五音齊全,咬字力量足以咬碎花崗岩又怎樣,可惜唯獨失卻了情意,只得肺腑而從不感人。又或者香港地怪異現象是表演個離奇高音就是好聲音。
奈何一切外在的濃妝艷抹掩飾不了「虛情假意」。
撰文:陳海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