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人說鹹苦交集的生活一樣可以過得精采,我倒認為刻意勉強自己的感受,倒不如發掘新視覺。正如搖滾大佬Bono這樣說,世界有很多種人,問題是你要選擇該做哪種人。有種70歲也享受着17歲的快意,可惜眼皮下同樣有許多17歲的人已經在籌備着70歲的葬禮。

六年多前,曾經有一張震撼心靈的照片,法新社攝影師Joseph Eid回到戰火摧殘後的敍利亞瑰寶之城阿勒頗,看見了一位孤獨老人在抽煙斗,他坐在床邊靜心聆聽古老唱片機播放着一首關於開齋節的歌,老人正身處在頹垣敗瓦,內戰後的地獄人間裏聽音樂。雖然這是一張戰地照片,甚至世人可能早就習慣了戰爭下的慘烈,可這一幕同樣充滿了創傷的影像,為何引起共鳴?我想是因為希望。我們在幾乎心碎到死之間也可以如此接近希望。

青年時代,關於「選擇」關於「人」,第一個拋下這個令我魂飛魄散的問題是葉德嫻。這位姐姐問我,你有否想過要當個怎樣的人,是survivor還是warrior?你將來的路或長或短,沒有必然軌迹的世事,但人心變幻就是一個樣,時常叫我路上小心。如果問青年時代有價值的回憶,我想就是流連在她家裏的時光。無數寄宿的明月夜她特意伴我看了許多電影,讓我認識優質,看戲之後她會交流感想,對於歐美電影戲劇,她甚至會作出導引,感覺是一流作家教你寫字。她會激情分享奇花異卉般的騷靈與藍調。心情是釋放千色氣球直奔天際的小孩,是繡花枕頭般一針一線,領我走進了音樂殿堂。

一個非常Billie Holiday的女子,葉德嫻昇華了粵式歌唱的曲風,應該說她的歌技為本來兩路人的中西流行樂解鎖。有時候她教授我如何閱讀劇本,例如演一個富人與窮鬼吃飯時的分別,即場示範一碗飯該怎樣扒進口裏。她說演一個人歇斯底里不一定是聲嘶力竭,正如一個人深沉的哀傷和仇恨可以不言不語。這一切深深影響了我的廣播和創作。

幸運是我,她讓我的青春年華懂得了風原是哪裏清。

撰文:陳海琪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麻美 的頭像
    麻美

    笑看風雲變

    麻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